招生就业

招生宣传
工商管理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时间:2020-05-14 10:34:28  来源:  作者: 阅读量:

​  一、工商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起源于江西财经大学1978年设置的工业经济专业, 1992年设立工商管理专业,本专业是江西省特色专业、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至今已积累了40多年的办学经验。在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工商管理专业排名全省第一,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适应 21 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系统掌握管理、经济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方法、基本规则与政策法规,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工商企业、非营利组织中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国际视野,能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 “信、敏、廉、毅” 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专业师资

  工商管理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大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7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1名,博导6名,硕导15名,博士1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二级教授3人,拥有《管理学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

  专业特色

  (1)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定位

本专业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专业教学理念和人才定位,确定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定位,这个定位既包括培养能独立创办或与他人合作创办各种企业的人才,也包括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在各行业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人才。

  (2)“双基四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人才培养中 “厚知识、薄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本专业创造性的实施了“双基四拓”培养模式。“双基”指的是将教学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实践技能训练;“四拓”即拓展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平台和拓展教学师资服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3)东方管理特色教育课程

依托中国管理思想研究团队和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平台,出版了《中国管理思想精粹》系列丛书,开发了《东方文化与当代管理》、《国学与修身》、《管理哲学》、《幸福管理》等特色课程,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提升适应中华文化、中国情境的管理实践能力。

  就业去向

  工商管理专业近三年以来,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4%以上。毕业学生去向有:政府和大型企业部门从事市场研究工作,约占15%;较多毕业生从事销售、营销服务、营销管理和市场管理等工作,有许多学生到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山市顶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南昌)、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民营科技园、江西联创通信有限公司等,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是企业的中层干部,专业对口率90%以上,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学生自主创业,开办企业或公司,约占毕业生10%;此外,每年都有10多人考上研究生,升学率10%以上,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到英国、澳大利来、美国、日本等国家继续升造。


  二、市场营销专业

  专业简介

  江西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创设于1992年,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开设此专业者之一。该专业从创办以来,就被我校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2000年被评定为国家管理专业,2003年被确定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08被评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6年中国科教评价网排名第4。在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市场营销专业排名全省第一,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根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本专业还开设国际市场营销、营销创业实验班等专业方向,实行精准化人才培养。 本专业以“一训两段三模块”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信敏廉毅素质,掌控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调研、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创业型人才。

  专业师资

  现有专任教师33人,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讲师10人。其中,博导6人,硕导2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才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2人,二级教授1人,博士24人。期中有海外背景的教师达到60%。

  专业特色

  市场营销专业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项目建设,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构建并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研究共同体、校企合作培养共同体、学生创业演练共同体。本专业还开设国际市场营销、营销创业实验班等专业方向,实行精准化人才培养。主要有一下几点举措和成效:

  (1)针对三类不同学生主体,采取了不同培养模式。依据“研究型、应用型、创业型”三类人才的人生职业规划,为学生选配具有相应特长的导师,实施不同发展能力的训练。

  (2)实行了专业方向多元化发展。本专业了除了开设市场营销方向之外,自2008年起还开设国际市场营销、2009年起开设了营销创业实验班等专业方向,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构建“师生互动研究共同体”体系,依托学校设置的校级课题和国家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自主申报,自主选择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课题报告,并要求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增强了学生研究思维和项目实践能力。

  (4)建立了大量实训基地(中心),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界人士,共同组建“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对创业实验班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指导,已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企业家。

  (5)专业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较高。为了夯实该专业国际市场营销方向,该专业不断选拔优秀的教师到国外进行学习和交流,目前具有国外知名大学博士文凭和访学经历的教师达15人。

  (6)学生课外实践非常丰富,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互联网营销类大赛、商业智能类大赛等全国性比赛及校内举办了十多届的“我行我销”大赛、“CI设计”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7)依托学院东方管理学科特色,已开发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营销课程。目前工商管理学院定位为“成为中华管理教育的引领者”,成立了“中国管理思想研究院”,有一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已发起成立了全球华人管理联盟、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企业文化专业委员会。本专业已将东方管理思想融入人才培养过程,逐步形成了“融通东方管理智慧”的学研氛围,开设了一系列具有东方管理智慧的营销前沿课程。

  就业去向

  本专业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大部分毕业生从事营销策划、营销推广、销售管理和品牌塑造等工作,工作地点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创业教育方面,涌现出一批自主创业者,如2006级彭心创办的“奈雪的茶”已居于新式茶饮品牌第一梯队;2011级创业班陈小润创建的“采小海”电商平台已覆盖全国数百个小区;2015级创业班陈喆伦创建的“西小西”已开设近十家连锁店;国际营销方向2014-2018年出国留学人数达110多名,95%前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对深圳、广州、南昌等城市3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政治素养、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未来发展五大模块20项评价指标综合评定为A。


  三、人力资源专业​

  专业简介

  江西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筹建于1990年,1994年开始正式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门化本科学生,是全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教学和研究的先行者(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首次招收该专业本科学生),并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在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人力资源专业排名全省第二,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坚持“三个课堂联动、三类实践互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大中专院校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和研究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以及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创业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专业师资

  人力资源管理系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7人,其中博士20人,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3人,有6位教师分别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脱产进修。

  专业特色

  (1)依托教学培养目标,丰富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有六大主干课程:即招聘管理、职务管理、培训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在课程设置方面围绕着实践化、本土化和国际化三个方面形成了独有的特色。针对实践化,开设了职业经理人和人力资源总监讲座课程,并通过小学期的课程,让学生走出教室,去企业事业单位管理实践的第一线亲身体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针对本土化方面,开设《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东方文化与当代管理》、《国学管理之道》、《儒家管理思想》、《中国式绩效考核》等众多选修课程,让热爱本土文化的同学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本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背后的因素。针对国际化,开设《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外派人员管理》、《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等选修课程,让学生对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2)开创“校内、校际、校外”互动式教学培养模式。建立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专业与综合”相衔接的课程与实践体系,实现“专业与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改变以往主要依赖校内资源的封闭或半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校际、校外的各种资源,创建一种开放式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校内的教学要实现课堂内外的互动,教师课上主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中的重点、难点,预留课后案例,学生课下应用理论,分析案例;课上可以进行有限的小组讨论,课下则利用网络课堂平台互动,进一步深化讨论、答疑解惑;课上集中学习本专业知识,课下进行专业间交流互动;课上遵循在理论框架下的学习与思考,奠定综合与专业知识基础,课下通过校内、校际的创业大赛、案例大赛、模拟招聘、职业规划大赛、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专长,提升领导力、创造力与执行力。有选择的与国内知名院校进行学生交流访学,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国际化水平。建立校内外的互动机制,实现“学生实习实践走出去,企业经理人走进来”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让经理人把更多新鲜生动的案例与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带到课堂中。

  (3)完善和拓展学生“学习-实习-就业”的多元通道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将继续完善和拓展学生“学习-实习-就业”的“多元通道体系”。通过构建完成五大“通道”,开辟多个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及提升从业能力的途径:通道一,经理人进本科课堂,带来行业资讯、企业问题、从业感悟,开启学生“就业”心智;通道二,自主产学研究平台,积累“就业”经验;通道三,经理人协办或参加创业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发掘学生“就业”潜能;   通道四,经理人实习导师,提供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性研究,培养实践能力;通道五,就业创业指导,提高从业技能。

  就业去向

  本专业本科生近三年(2016-2018)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2%左右,主要分布在企事业单位;近四年(2016-2019)本专业考研率(含保研)稳定在10%左右。从就业率、考研率和就业去向来看,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质量较为优秀,与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如谈平原,1998届毕业,成立中国知名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江苏苏鹰集团,并任董事长一职,获全国创业之星、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韩永江,1998届毕业,现就职人社部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徐勃,2008届毕业,放弃高薪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作为优秀毕业生典型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廖振宇,2010届毕业,现就职于QS世界大学排名第68名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敬业精神、知识结构等都较为满意。从用人单位的整体评价来看,本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方面优秀率达到92%,本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校友评价高,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四、物流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

  江西财经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是由教育部批准的江西省第一个开设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2003 年招收首批一本学生,2009 年响应学校学科优化调整,物流管理专业由统计学院转到工商管理学院,至今已经招生 14 届。2015年物流管理二级硕士点获教育部批准招生,成为江西省首个获批物流管理学术型研究生招生的专业,下设区域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物流管理决策和电子商务与物流四个研究方向。在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物流管理专业排名全省第二。《2014-2015 年中国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江西财经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在全国排第十九位(参评学校 288 所),我校是江西省唯一进入前二十名的高校。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系统掌握供应链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能够适应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商业流通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事业单位等具体需求,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业务运作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专业师资

  物流管理专业专职教师博士化比例高,拥有两个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达60%左右,其中有5名教师具有企业实际工作背景,7名教师具有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级教学“十佳”2人、校级金牌主讲老师3人、校级网络教学优秀老师1人。

  专业特色

(1)强化大类招生模式下创新创业型中高级人才的培养。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具有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运作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2)重视综合应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形成了“理论学习——案例讨论——创新实训——专业实习”为主线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

(3)突出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上注意了双语课程及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开设了《物流专业英语》、《物流学》(双语)、《国际物流》等课程。

(4)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专业积极鼓励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结合课堂所学,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校级科研课题、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就业去向

  近三年(2016-2018)数据显示,初次就业率大致稳定在91%左右,主要分布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工作地点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相对发达城市,约有20%学生进入到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升学率从9.5%提升至22%,其中在华中科技大学等985高校、悉尼大学等国外名校就读者10余人。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和欢迎,各用人单位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对本专业输出学生道德素养、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研究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优秀率分别为92%和90%,外部评价高。另据最权威的中国科教评价网2018-2019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大学排名,我校均列为5星级,分别排第11位(共372所大学)和第13位(434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