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硕博
时间:2021-11-26 11:09:32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量:
个人介绍
周洁,女,中共党员,江西抚州人,19级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总加权平均成绩91.50分,曾获江西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特等学业奖学金、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辩论赛二等奖、优秀研究生等诸多奖项。科研实践成果丰富,在导师的指导下,于CSSCI来源期刊《江西社会科学》《管理学报》发表学术论文2篇,并于全国性学术会议宣讲2次,且参会论文分别获得第八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论坛论文三等奖(曙明论文奖)、第二届中国管理思想与商业伦理高端论坛论文一等奖。此外,参与省级、校级科研课题共计5项,其中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3项;参与校企合作项目超过5项,先后服务于市内外多家单位。
问答
Q1:学姐多次获得论坛论文奖项,可以分享一下参加学术论坛和投稿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吗?
我个人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有两次,分别在2019年9月和2020年12月。2019年9月参加的会议在辽宁沈阳,是第8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论坛,那是一个领域内比较大型的会议,持续时间有三天。第一次外出参会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惶恐和紧张的,因为比较远,我们在会议前两天就动身出发了,记得当时坐的是卧铺,在车上的时间将近1天。在车上的这些时间实际上是非常宝贵的,因为我们可以抛除很多事务工作,去做一些深度的思考。比如我当时就用这些时间不断地梳理我的论文结构和内容,并整理进行展示的PPT。到了接近下车的时候,终于把这些东西都调整到了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比较好的状态。会议前一天比较常规就是签到,也就是到会议举办方指定的地点进行确认,包括缴纳会费、领取会议材料之类。常规的学术会议一般包含主题报告、圆桌论坛、分论坛等环节,主题报告这部分非常值得我们细听,进行主题报告的往往都是领域内的专家,和学科前沿理论知识于实践应用的结合比较紧密,他们的很多思考都能够给我们直接的启发。我们去参会基本上都是在分论坛做汇报,我第一次参会时带的文章不是很成熟,面对来自各个高校的专家和硕博学长学姐很不自信,在汇报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得到的反馈不是特别好,沮丧、失望、挫败的情绪交织,我当时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不过很幸运的是,或许是选题上的一些优势,我的参会论文相当幸运地获得了三等奖,并且由个人非常仰慕的赵曙明老师进行颁奖,特别地激动和快乐。2020年12月是到上海参加第二届中国管理思想与商业伦理高端论坛,汇报的是我一直在思考和修改的一篇文章,有了第一次的参会经验、更多的理论积累和写作锻炼,这一次的汇报过程比较圆满,也得到评委专家的很多重要建议,为之后的文章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同样也很幸运,参会论文获得了论坛的一等奖。
另外,可以分享一些小小的参会经验和心得:
(1)获得学术会议信息:一般来说,获得第一个学术会议信息是最困难的,因为参会这种学习模式在我们本科的时候很难接触到,在我们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时候,我们中的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参会、为什么要参会。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就需要借助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力量,可以尽可能多地和他们进行交流,以得到领域内的会议信息。收获了第一个会议信息之后,就可以加入这个会议的组织群,一般来说每个会议都会有自己的组织群,很多学者会在这些群里发布会议通知和参会要求,我们可以从中寻找自己的参会目标。
(2)获得会议邀请:简单来说就是各种投稿,会议信息里面一般都会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接收论文的范围和截止时间,在截止时间前投稿,然后就可以静静等待了。虽然时间有长有短,但不论录用与否,大部分会议的主办方都会给予投稿者邮件反馈。
(3)参会前的准备:参会前最主要的准备就是根据文章内容做好简洁的ppt,展现自己的思路即可,尽量不要太冗长,为了保持顺利和流畅,可以在宣讲前试讲几遍。另外,最好准备一套正装,比较正式的装扮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气。
(4)外出参会要吃好、玩好,更要学好,我们应当带着问题去参会,比如对自己的文章有什么把握不太充分的地方,或在写作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积极学习专家的主题报告,看看是否有所启发;也可以大胆地向分论坛的评委提问,获得指导意见。
Q2:学姐参加了多项课题研究,有什么经验和心得可以分享给同样想做课题研究的学弟学妹们的吗?
谈到课题研究,因为我个人对这种专题式的探索比较感兴趣,所以主持和参与的比较多一些。有关科研课题,我本科的时候就做过一些,从由学长学姐带领着完成到自己主持,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都比较多,这也为我研究生阶段开展课题探索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个人的一些思路和经验教训也可以和大家分享:
(1)课题选题:我个人觉得科研课题的选题非常重要,选题应该要新颖,最好能够突出时代特性,可以考虑几个方面:一是尚且无人涉足,或涉足的人较少的研究领域,但这里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为什么这个选题少人涉足”,是因为选题的重要性不足、难以实现还是确实被普遍忽视,即对选题做出重要性的判断。二是学科前沿的理论探讨,可以多关注管理领域的顶刊,其中提取。三是老问题的新研究视角或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如可以结合时代情景、代际差异等对老问题进行再探索。此外,在确立选题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查阅和以往立项信息查询,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从事重复研究。此外,课题选题的问题导向也要明确,尽量避免概念界定模糊、选题太大(涵盖内容太多,难以解释清楚)、选题太小(涵盖内容太少,缺乏特色和深度)、选题指向不明等问题。
(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科研课题选题的重要支持。文献综述部分既要有综合梳理,也要有重点述评。其中,综合梳理部分不应当是简单的文献罗列,而应当是对重要的学术流派和观点的梳理与总结。述评则应当是结合选题内容的展开,可讨论现有研究的发展,及现有研究在研究选题方面仍有探索空间等。
(3)内容撰写:一是尽可能多地使用更直观的图、表等形式展现研究内容;二是对于重点内容部分,可以另行分段阐述或者加重标记;三是文字排版应当清晰美观。
另外,在研究生阶段,我也参与了一些横向课题,主要是校企合作项目,深入了一些企业,了解到它们的运营实践、人力资源系统的运行实际等,从中获得了比较多的启发。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打通理论与实践的方式,对此我也可以给出一些建议:一是积极地与导师进行沟通,尽可能争取相关的学习机会;二是在学习和进行有关工作的时候都要细心和细致,在拥有专业身份的同时,承担好自己的专业职责;三是应当主动地进行思考,比如,若是自己成为企业的一员,应当如何更好地开展或推进工作;企业中有趣的管理实践是否具有普适性或特殊性,能否为其他企业或行业提供启发等。
(图/文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