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时间:2021-06-05 16:35:26 来源: 作者: 阅读量:
郑跃文,科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长,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杰出校友。1985年于江西财经大学工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铁道部工作。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国家出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鼓励科技人才从政府机关下海。郑跃文敏锐地感觉到时代变化,毅然放弃稳定工作下海经商,与5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南昌科瑞集团,并凭借当时一个完全创新的金融投资项目——房地产投资受益卷,赚到了公司创办之后的第一桶金。这之后,郑跃文先后创办了六家上市公司,涉及金融、电力等各个方面。郑跃文不断地用行动证明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也印证了他对市场的前瞻性。作为领导者、决策者、创业者,他承担着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和责任,也以其成功经历荣获“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称号。
郑跃文的投资理念是根据市场做投资,不跟风。他认为做好市场投资,包含着三层意义:一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二是处理好投资方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三是战略性思考企业发展,通过资本进入推动产业整合。郑跃文有一个观点:想比干更重要。未想先做,容易走偏,唯有谋定而后动,才能越做越好。
《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是由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的大型系列研究项目。截止到目前,项目组已经访谈了包括张瑞敏、雷军、季克良、宁高宁等在内的45位杰出企业家,在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并发行了10本访谈录精粹(含5本繁体字版),以及《张瑞敏:自以为非》等14本管理思想研究丛书,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形成了10多个高质量教学案例,并在上海第一财经电视频道、腾讯视频等媒体上播出了42集企业家电视专题片,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日前,郑跃文校友事迹入选该项目,并接受了项目策划人、主持人,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苏勇的专访,谈了他的创业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
选择与改造:想比干重要,想好了你会越干越好
作为一名企业家,郑跃文始终相信,想比干更重要。他常说:“没想好就去干,是越走越偏;想好了干,是越干越好。”创业之初,中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时代,要发展市场经济,进入工业化时代,电力必不可少,而输变电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就是开关。郑跃文敏锐的抓住这一关键,凭借之前在房地产金融项目中与银行建立的良好关系,以及之前在南昌经营同类公司的经验,开始由金融领域转向产业投资。
1993年到1995年,科瑞陆续收购了苏州第二开关厂和平高电气。在进入平高以后,科瑞集团通过资本运作,将国企中有竞争力的部分剥离。派驻的人员不进入生产经营领域,而是进入董事会,把制度改造好、把战略定好,在资金、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它进行帮助,将它改造成现代化企业,形成公司制、股份制等现代化企业制度。从一个小开关厂发展成一个大开关厂,再到高端开关企业,短短三年,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就在科瑞的成功推动下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高压、超高压电气开关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平高逐步做大以后,集团又成立了平顶山高压开关厂,和日本东芝合作,实现了技术的再升级,成为全球技术领先的高压开关企业。
通过产融互动的方式,科瑞将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结合,充分尊重投资主体和被兼并企业,充分授权,让被兼并的企业方按照技术能力去生产,最大程度发挥投资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在提供资本的同时提供多元素整合服务,使被投资企业快速发展成行业龙头。
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以后,郑跃文认为应该适时退出。“就像接力赛一样,每个人跑了一段后力量就会衰退,就应该将接力棒交给下一棒的人,让更快的人接上,让他在这个速率上继续跑下去。”
整合与深耕:只要能做到行业龙头你就能成功
农业发展需要多种经营。1985年国家鼓励种经济作物,从山东烟台一直到陕西、山西,农民纷纷在荒地上种苹果。结果当年苹果就开始泛滥,丰产不丰收,农民气的要砍树。科瑞适时进入农业产业进行资源整合,和当地农业银行合作,由银行提供买方信贷,公司买设备生产浓缩苹果汁,再由设备生产厂家销售,销售款抵设备款,形成了一个“三赢”模式。通过这样的金融创新模式,公司在河南三门峡建立了秋天果汁厂,一台设备一个小时可以压制100吨苹果汁,并且全部出口,产量最高时占全球果汁市场的15%。之后又成功收购了安德利,以及烟台的几家大公司。2003年,安德利果汁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
郑跃文相信,任何产品都有大市场的。“将这个行业领域中最好的企业、最好的人才、最好的技术整合到我们旗下,找到志同道合,有条件、有禀赋的企业和我们合作是成功的关键。”“科瑞收购企业,要求互补性要强、而不是互相之间竞争,要发挥各自优势,然后通过深耕这一行业,一定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龙头。”
通过快速整合国内外资源,科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上市神话。此时进入成熟发展期的科瑞开始跃跃欲试地拓展国际版图,大胆“走出去”。
态度与认识:不能完全把管中国企业的一套移植到外国企业当中
延续快速而稳健的特点,在国际业务上科瑞表现强劲。2007年11月,科瑞集团投资了在伦敦证交所创业板上市的ZZL矿业公司,使之成为科瑞海外矿业投资的重要平台。2009年9月,科瑞集团投资银河资源19.9%股份,并组建世界第四、中国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商。2010年2月,科瑞再次成功收购著名百年日本高尔夫器具生产企业Honma,在日本引起巨大轰动。谈判过程中,郑跃文从最基层的部门开始拜访,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去和科员对话而产生心理不平衡。最终,通过基层一层层向上推荐,最终见到对方社长。通过这种诚恳和谦虚的沟通交流,双方迅速建立信任,收购水到渠成。
在多年的企业经营过程中,郑跃文也在思考怎么样把西方管理思想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更好融合。郑跃文认为,收购海外企业要非常慎重,如果不了解他国法律、文化和政策背景,收购就会有很大的可能失败。所以事先功课一定要做足,不仅要做好心理准备还要把法律、文化、政策背景等方方面面了解清楚。同时,不能按照过去在中国做企业的方法去管理外国企业,也不能把管理中国企业的一套方法,包括行为方式、文化等,简单移植到外国企业中。国际上很多好的企业和品牌,通过收购能从中学习到很多经验、技术和精神。国内企业在技术条件不足时,可以在这些企业发展有困难时及时进入,通过资源整合使双方企业快速发展。
聚焦与风控:不聚焦一辈子做不成一个像样的事
2000年,科瑞集团改多元化战略为聚焦型战略,投资3100万元,重组并购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进军生物制药领域。2003年投资1.3亿元入驻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在谈到改变的原因时,郑跃文表示:“要真正做好企业,所有企业都应该聚焦。为什么要选择聚焦?因为不聚焦一辈子做不成一个像样的事。”
郑跃文认为医药是让人健康的,能让人健康的长寿非常关键。聚焦生物医药,我觉得对人的帮助是最大的。正因为此,科瑞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将上海莱士从2004年并购以前只有8个浆站,采集300吨血浆,7个产品,产值3亿左右的企业,发展到今天41个浆站,采集血浆量1100吨,11个产品,产值20亿的龙头企业,并在五年内帮助其成功上市。凭借莱士的成功运作,郑跃文登上医药行业胡润百富榜首富之位。之后,在“以内生式生长为根基,以外延式并购为跨越”的战略下,上海莱士相继收购了邦和药业、同路生物、英国血液制品公司BPL、德国BiotestAG公司等。
然而,随着2017年药品采购“两票制”的出台,上海莱士业绩承压,与此同时上海莱士重仓的两只股票从2018年2月起出现断崖式下跌,上海莱士出现大幅亏损。
面对投资带来的风险,郑跃文一方面相信自己的选择,持续打实企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并购国内和海外几个大企业,让上海莱士的血浆量更大、技术更强、产品更多,有更好的价值。另一方面找准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没有将好的技术装进莱士。针对这一问题,上海莱士继续收购西班牙基立福诊断公司45%的资产,通过引入基立福诊断公司的技术,改变中国血制品血浆原料90%没有经过核酸检测的现状,进一步确保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企业在海外影响力、技术产品等方面远超同行业的其它企业。
面对风险危机,郑跃文始终以平和心态面对,充分意识到投资中的非理性因素,并不断迭代。“他就是要把自己这一棒做得很好,然后顺利交给下一棒。”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李敏教授这样评价。
能力与价值:企业家的心态要强大
企业管理一定要人性化。把企业中中国的东西和国外的东西进行融合,关键是要有包容的心态。如果融入的不好,最后的合作就会出现问题。“就好像谈恋爱一样”郑跃文说,“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好,大家都把优点表现出来。后来发现彼此文化不同,不认同之后开始出现埋怨,埋怨多了就会出现仇恨,最后就不了了之。”“企业心态的强大,是跨国并购中很难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的一辈子的工作。”
谈到常青树企业,郑跃文认为企业能做到长盛不衰是非常难的。一些企业产品有名声,企业也很专注,但后人能不能保持之前的辉煌?企业最后能够传承下来的,到底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还是留下一个其它永恒不变的东西?
“如果你都能够把握时代领先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这家企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中国创业的企业家们,最有资格去宣传他们的创新精神,因为中国正处在创新时代。”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把握这个时代,把中国的企业精神传承下去,是郑跃文最大的希望。
在冲刺接力赛道上,拼命向前冲的选手总是孤独而偏执,手握接力棒的那一刻,速度是唯一的追求。而在企业发展的赛道上,复杂的社会文化系统、行业环境、技术能力,都在决定着赛跑者要快速冲刺。郑跃文必须专注聚焦、理性思考、审慎选择、包容合作。支撑其克服一切困难,奋力向前冲刺的动力究竟是什么?郑跃文苦苦思索,他的最终答案是企业精神。看清了这一点,在充满未知和艰难的未来赛道上,或许会有更多机会通向更好的未来。
专访原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ZVKYWYE8IDfZA1NwWmo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