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天地

校友风采
路漫修远,性情使然——记80级陈新华校友事迹

时间:2013-09-09 00:00:00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量:


 clip_image002.gif


  陈新华,男,1953年4月生1984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学院工业经济专业。现任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处长,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主要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业政策的若干思考》发表于《探索》1988年第5期,并获1988~1989年度江西省经济科学成果二等奖;《对我国财政支出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几点思考》发表于《财政研究》1990年第10期,获1991年江西省科协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谨防中部塌陷-关于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系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子课题之一,1993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人建立统一开放的商品市场体系的研究》发表于《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5年第59期;《加快京九沿线城市化进程的思路与对策建议》发表于《中国软科学》1997年第11期,获江西省第八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一介草民,那有什么事迹?母校要信息,自然要提供。把经历汇报一下吧。
  我,生在红旗下,长在饥饿时,属于严重营养不足一代人中的一员,童年时的最大抱负是每天能吃饱饭。1966年小学毕业进初中,适逢文化大革命最热闹的三年,串联时刚想周游祖国大好河山,就接到就地闹革命的通知,只好将打好的背包扛回家。停课闹革命时学校为向毛主席献忠心,组织十多岁的我们到井下挖煤,每天在井下的时间超过十小时,中途以两个小馒头补充体力。有一次为庆祝最新最高指示发表,在井下连续挖煤近二十小时,后来爬的力气都没有了。初中在“学工”(挖煤)“学农”(双抢)“学最新最高指示”(念语录)中度过,省革委会主任程世清让69届推迟一年毕业,我们继续“学工”。1970年初,我们到分宜一乡镇煤矿“学工”,繁重的体力支出使饭量巨增,一出身巨好的黄姓同学与人打赌,一餐吃下二斤一两米饭和四份肉菜,虽没撑死,但也走不动路了,后来他为吃饱饭偷食堂的饭票,查出来后被恶斗了一番,搞得他很多年招不起头。
  1970年,初高中毕业生不必全部下乡,政策调整为“四个面向”,我由此“面向矿山”,在煤矿参加工作做电工,开始了有饭吃日子。恢复高考后想考大学,没见过一本正式的初中和高中课本,买了几本复习资料吭哧吭哧考了几年进大学,ABCD怎么读都不知道,英语卷那几分全是瞎猜的。班主任老师看到我是工人阶级,出于维稳原因让当了四年班长,四年下来大家都平安无事拿了学位各奔前程。现在同学聚会时都说我们几个班干部太老气,影响到全班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近三十年来大家过得平平淡淡,这情况大概和我们的社会阅历有关,看多了文革时“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剧,进校时都没有“金弋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心壮志。毕业时全校有三人进所谓的“第三梯队”,有幸入选后到一工厂当了三年经营厂长,那三年工厂的利润翻了两番。现工厂辉煌不再,十年前就倒闭了,厂区也成了房地产商的盘中餐。
  来到现单位后就一直没挪窝,实现了吃饱饭的理想,做起了所谓“咨询研究”的大事。1987年参与马洪主持的产业政策研究,提出“先导产业的正确选择是下个世纪我省经济发展的后劲之所在,我省应确定本世纪内的先导产业(下世纪初中期的支柱产业)是汽车工业、稀土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电子工业”。从1988年起,研究“南门北港”,农业开发总体战,农业工业化,工业攻坚战,昌九工业走廊,京九线江西段开发等。1991年向孙敏建议江铃上家用轿车,孙说“上家轿是你们政府的事,我要不做轻卡的南方一霸,要不被人兼并”。
  二十多年来一直没停止鼓吹江西用家轿占领发展制高点,可惜人微言轻,没想到吉利和奇瑞两个小老弟倒成了气候。九十年代起一直提倡学浙江,民企“非禁即入”,国有中小企业“快退退够”,实施全面开放战略、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把旅游作为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战略等。2000年初提出“制度创新”是江西加快发展的主动力。2001年初,应孟建柱书记之邀,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王战一行专家组为江西发展诊脉,我陪同调研并提供资料,多年研究主要观点均进入其咨询报告(此报告省内也许只有我还有)。2003年,提出利用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加快经济改革步伐,使经济制度的变革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使工业园区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用城乡统筹的理念调整“三农”政策和就业政策的走向。2004年,提出要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和改善投资环境仍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06年,提出认真研究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2008年,提出在江西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改善政府管理的指导思想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地方金融机构建设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城乡统筹发展问题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大学时没想过写字也可挣饭吃,吃上这碗饭后总想尽量在某些方面把字写好一点。
  一个方面是中部发展战略。1991年-2005年,先后三次参加由马洪、孙尚清和李剑阁主持的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为作为江西方的主要研究者,1992年提出 中部“塌 陷”概念,“塌 陷”是指发展速度的“塌 陷”,不是经济总量和人均量的“塌陷”,由此提中部“崛起”,是在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上“崛起”。撰写了《谨防中部“塌陷”——关于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特殊地位应取特殊措施—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研究》、《加快中部老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建议》、《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核心经济增长区》、《加快中部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江西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与政策研究》、《中部地区发展的忧患、优势、对策与政策》、《中部崛起的机遇与政策诉求》等报告,中部发展终于进入国家战略。
   第二个方面是旅游产业。九十年代初,提出将旅游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产业进行培植。进入新世纪,在评审中科院地理所郭来喜教授主持我省“2000-2020年旅游发展规划”评审会上,提出用“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代替他们提的“中华圣土,仙鹤乐园”江西旅游总体形象。撰写了《旅游业:我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产业》、《红色摇篮, 绿色家园》、《重点抓好五大景区的开发建设》、《发展京九线旅游》、《建设旅游产业的“世界级名牌”》、《理顺庐山管理体制势在必行》、《以大开放的举措建设后花园》、《赣港两地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合作基础与方向》、《生态旅游三议》、《对井冈山旅游资源价值与管理体制的考察》、《管理局要当好庐山的守护人-关于庐山发展的调研》、《江西旅游总体形象要进一步突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 》、《从开发优先转向保护优先》、《打造一张“金色名片”》、《海南旅游“低价之痒”的警示》、《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应有更多的鼓励和优惠政策》、《诗画山水之武宁,都市居民之乐园》、《“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该如何定位?》等研究报告,“红色摇篮, 绿色家园”已作为江西旅游主体形象十多年,旅游产业的地位在逐步提高。
  第三个方面是城市化。九十年代初开始鼓吹加快城市化(不是城镇化)进程,提倡江西城市化应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之路,2001年提出以省直机关迁出市中心建设大南昌都市圈,以新农合比率验证江西伪城市化率,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是加快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公共服务制度的变革等,撰写了《加快京九沿线城市化进程的研究》、《关于江西城市化战略的十个基本问题》《关于推进我省新型城市化若干问题的研究》、《省城的城市化步伐要加快一点》、《城市规划的起点要高一点,眼光放长远一点》、《举全省之力打造一个大南昌》、《城市化的理论、实践与南昌城市的定位》、《城镇体系规划要着力解决的问题》、《重点镇建设的关键是县城》、《经营城市的理念、实践以及对策研究》、
《井冈山新市址选择的一种方案》、《城市化:江西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农民工“市民化”:破译扩大内需“阿基硫斯之踵”的密码——加快城市化进程与解决农民工问题研究》等报告。
  发表过一些文章,得过一些领导批示,做过一些课题(都没数过),出版了文集《经济世界思考录-以江西经济发展为例》、《横看成岭侧成峰—江西经济走势与区域发展变迁研究》和《远近高低各不同-中部发展战略与江西崛起研究》,《不识庐山真面目-第三只眼睛
看经济世界》出版社已出清样,《只缘身在此山中-历史自会诉说》正在编辑。
  得过一些如中国科技进步奖、中国发展奖、江西科技进步奖、江西社科优秀成果奖、江西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文章奖等奖项。承蒙业内同仁担待,有一些社会兼职,如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江西省人大财经委经济咨询专家和一些省直单位的咨询专家等。
  现在的“爬行”虽没有在煤矿所担心的性命之虞,但n年脑力劳动的艰辛,坚守职业操守,不媚权贵,敢说真话,不说假话空话,凭良心做人做事,仅是性情而已,荣辱得失,只能以屈夫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安慰自己了。
  作为财院校友,自认为基本合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