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天地
时间:2013-09-11 00:00:00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量:
赵志松,男,中共党员,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990级工业企业管理专业,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现任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从事园区开发运营工作逾20年,拥有深厚的园区开发运营背景,曾任苏州圆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苏州工业园区地产经营管理公司董事长、总裁,苏州市第14、15届人大代表。2008年荣获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荣获火花S-PARK2019中国产业地产30强“行业年度卓越贡献人物”称号。
成功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1990级赵志松校友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新集团)不是面向普通大众的消费品公司,它既不种苹果,也不生产特斯拉,更不灌装可口可乐和茅台,但是年收入40亿、利润高达10个亿。即使这样一个赚钱能力超强的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也没有得到相应认可。只能说中国股市是一个“特色”股市。中新集团目前的市值是按照房地产公司的逻辑来估值,动态市盈率仅11倍。园区类企业的真正核心价值是拉动区域产业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发展,市盈率应该是目前的4-5倍才合理。
即使你对财务数字不敏感,也很容易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中新集团改变了一个地方,那就是苏州。它改变了金鸡湖畔,改变了苏州人的生活。
金鸡湖畔的浪漫、现代和时髦,姑苏老城区的优雅和深厚文化底蕴,使苏州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地方。
在任何一个行业深耕多年都会拥有相应的行业背景和经验,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就自己的作品。金鸡湖畔的李公堤将独一无二的历史及现代商业元素融合在一起,是苏州的网红打卡地。这只是中新集团历届团队成员集体作品中的一例,其中也体现了赵志松的个人品位和偏好。
没有人不喜欢成功的城市。像苏州这样的城市不缺少思想、激情和资金渠道。中新集团是由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于1994年8月合资成立的,它最杰出的作品就是苏州工业园区。在商务部组织的综合评选中,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五连冠”。
在中国这样行政力量很强的社会里,城市的样貌很多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规划建设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建设者的智慧和能力。城市样貌一旦形成,可能在数十年时间里都很难重塑。尤其在大型国企里面,“一把手”对公司的战略定位和业务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从这个角度而言,赵志松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作品表示满意。尤其当他发现自己的作品在苏州这个城市打下了深刻的印痕,并且构成了这个城市成功的要素之一,哪个正常人会不为之感到自豪呢?但是赵志松很清醒,这是时代造成的机遇,这是平台给予的机会。在时代的洪流中,即使别的事情决定不了,至少可以通过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从而影响他人。
稳健的做事风格
在产业园区界,赵志松是风云人物。和一般国企高管气质略有不同,他不太打官腔,讲话很“冲”直奔主题;笑容不多,眼神也犀利;语速有时很快,有时沉吟起来也“慢得像头牛”。
总体来讲,可以用“稳健”这个词来形容他,不是指讲话风格,而是指做事方式。“成功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赵志松在选择拓展产业园项目时比较谨慎。规模小一点的“园中园”,他可以雷厉风行马上拍板。规模大一点的产业园,一般赵志松都会经历长时间审慎的思考和评判。
因为中新集团在业内的领先地位,总是有各种合作机会送上门来。合作才能双赢,赵志松认为只有给合作伙伴创造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扩大自己企业的资源和边界。
在放眼考察国内外各种商业机会的同时,赵志松始终把目光聚焦“深耕长三角”。赵志松认为,长三角产业成熟、配套完善、优秀人才多,有很多业务机会,有利于中新集团发展腾挪。目前中新集团在宿迁、南通、滁州、常熟、张家港等周边城市都有合作投资产业园项目。中新集团在操作布局周边这些项目的时候,在国家层面上“都市圈”战略尚未出台。
只有当你具备一定的实力,才具有“走出去”向外投射的可能。中新集团在境外拓展业务方面也尝试迈出了一小步。中新集团和新加坡胜科集团联手在缅甸投资立项了一个产业园项目,重点发展食品、纺织等行业,以适应当地的国情和市场需求。
产业是产业园的核心,建筑不是。凡是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园,必然具备源源不断的内生的活力。这种活力来自人和人之间互动启发交流,来自不间断的技术创新,来自政策的吸引和激励。赵志松的履历尽管以开发建设为主,但他深知只有产业才是构成中新大厦的根基。只有产业和园区充满粘性,才能构成一个生态,互相需要,互相成全。
在筛选投资项目时,中新集团的标准和其他主流园区有所不同,中新集团关注国家紧缺的“卡脖子”工程,关注绿色高科技。中新集团最近投资的几个项目都和芯片、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项目有关,赵志松认为这些项目“代表未来”。
所有产业园区项目都要经过赵志松严苛的审美眼光的审视,尽管他并非规划专业出身。“凡是以人为本的事儿都不深奥”,赵志松说。
在开发滁州园区时,赵志松要求勘察现场,先把原地生长的大树、古树棵数搞清楚保护起来,对原址上原生态的水塘保留不动,而不是简单的一股脑儿推平重来。这样的园区环境自然友好,谁会不喜欢呢。说到这里,赵志松脸上冷峻的线条柔和了很多。
赵志松说,“在道路两旁栽树为行人遮阳,让大家可以在树荫下悠闲散步。这件事很难吗?栽树很复杂吗?”
其实赵志松说对了一半,这件事说难就难,说简单就简单。栽树是需要花钱的,围绕原生态进行设计是需要费脑筋的,没有十足的责任感就做不了这些事。在这世界上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一点儿“情怀”,不然是做不好的。情怀换个词也可以叫做“初心”。赵志松的“初心”就是,在任期内把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做好。
赵志松也并非没有烦恼。中新集团在股市上一直表现不佳,上市一年以后股价甚至跌破发行价,股民牢骚满腹。
“股民把我们当做一个房地产公司。中新集团业务模式是复合型的。路遥知马力,相信将来市场一定会充分认识到我们企业真正的价值。”赵志松多少有些无奈。
赵志松很少在公开场合演讲。每年都会收到数十个邀请,他都谢绝了。赵志松刚刚进入“知天命”之年,这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云淡风轻的年纪,可以全力以赴但是对浮华没有兴趣了。“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说到这里,赵志松绽放了本次会面最本真的一次笑容。
有能力的人只需要释放能量。社会上总是流传着破釜沉舟、柳暗花明的励志故事,让人觉得生活到处充满戏剧。其实体制内真正的真相是,多数人这辈子都不会遭遇什么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而是要气定神闲的“守得云开见月明”。
就像《大话西游》中至尊宝说的:“给我一点时间......就会习惯了。”
“产”“绿”双核驱动,中新集团勾绘发展新蓝图
2021年,中新集团与常熟市政府、常熟高新区在苏州工业园区签署中新昆承湖园区《商务总协议》,该项目的落地对强化中新集团在长三角区域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新集团战略正在逐步集聚,沿着公司的主赛道非常清晰地向前走。中新集团的园区不光要有GDP等经济数据的发展,还要有绿色生态的发展,‘以产为核,以绿为核’,做到这两点,产业园区之间的差异就能显现出来。”中新集团董事长赵志松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中新集团产业园区的拓展将进一步强化对整个区域绿色低碳的规划,通过绿色公用业务让整个园区更加绿色,与大园区、区中园形成有机的联系与纽带。
在赵志松看来,中新集团是一家慎思笃行的企业,日常经营必须沉得下心,用真心维护企业品牌,用实干推动企业发展。“我们的布局是十年维度的布局,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牌优势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公司能做到有这种定力,也确实品尝到了这种定力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双核驱动赚有逻辑的利润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的掌舵人,赵志松对中新集团的持续稳健发展很有信心。他认为,中新集团最强大的“护城河”就在于“以产为核,以绿为核”的双核驱动。
赵志松向记者表示,中新集团未来的园区不仅是一个有产业的园区,而且是一个绿色生态的园区,有很深的情怀,有自然的肌理,有人文的传承,有生态的保护蕴含其中;围绕碳中和,让园区实现绿色更高质量的发展,融入分布式光伏、储能、清洁能源、充电桩、集中供冷供热、环保处理等多项业务。“我们有优秀的规划以及高水平的‘九通一平’,通过招商网络体系把优质资源集聚过来,通过天使投资、VC投资助力企业的成长。”赵志松说。
以中新昆承湖园区项目为例,该项目是中新集团继南通项目、滁州项目、嘉善项目、苏银项目后,落地的又一大型产城融合项目。园区规划面积约46.4平方公里,未来该区域将形成“一湖十岛”的空间布局,打造数字科技和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苏州北部低碳城。
“中新昆承湖园区轻重资产结合的合作模式下,公司除了帮大园区招商,还专门划出1000亩地未来由公司投资做区中园。”赵志松告诉记者,园区开发运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必须与时俱进,原来园区运营做PPP等重资产投资,现在进行了模式创新。创新的主题始终围绕如何满足当地政府的诉求,提供当地政府需要的东西,同时深入研究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导向。既然使用中新品牌,就要让园区的各项标准都符合中新园区的标准。
赵志松表示,中新集团致力于赚有逻辑的利润,赚来自于核心竞争力、来自主业的利润,赚来自符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利润。从长远发展来看,无论“中国制造”还是“中国智造”都是国家支持的,中新集团坚持深耕长三角地区,在长三角获取区中园项目并运营好,一定能够实现更好的效益和价值,这个逻辑是清晰的。
在产业投资方面,中新集团也有着不错的布局。根据发展阶段不同,“中新园创”围绕着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投资偏早期;“中新园展”围绕着合作园区的产业发展,投资偏成长期。同时,围绕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结合中新集团自身各园区的产业主导方向,主要覆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我们的产业投资一定是围绕园区的深耕来做,且有对各领域产业投资的比重控制。未来,我们不会特别关注投资的广度,但会特别关注投资的深度。”赵志松说。
三大业务合力绘就“同心圆”
在赵志松看来,一个成功的园区必须具备产业发达、配套完善、绿色低碳等要素。而中新集团的绿色公用业务与绿色低碳正好契合,是中新集团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的领域。在适当时候,中新集团的绿色公用业务会改名为园区绿色业务。
“肯定要综合考虑,我们不会局限于分布式光伏、清洁能源、环保处理等领域,会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抓住合理的时机逐步参与涉及绿色低碳园区建设的各项业务。”赵志松举例称,中新集团早在2013年就有园区要绿色发展的设想,但彼时做分布式光伏条件还不成熟,后来与春兴精工尝试合作效果还不错,到2021年公司感觉涉足分布式光伏行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2021年上半年中新公用与固德威、旭杰科技成立合资公司,获取资源之后可以交给中新绿发来运营。同时,中新绿发自身也会获取资源,为中新品牌价值赋能。
赵志松表示,“十四五”期间,中新集团要努力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内部管控更为有机有序,把各板块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园区开发运营更关注“深度”“软实力”,区中园要做大规模、做优产品,绿色公用要迅速转型为园区绿色,产业投资要成为园区开发运营企业中最优秀的产业投资人。中新集团的目标非常明确,虽然园区开发运营是中新最强最核心的业务,但产业投资和园区绿色占比将会大幅提升。长远来看,未来中新集团的主业中产业投资占比约1/3,园区绿色占比约1/4,园区开发运营占比约1/3强,三大业务辅车相依、协同共进,合力绘就中新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圆”。
“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我考虑的核心问题,中新集团的企业品牌、资产质量、负债结构决定了我们有能力有资格去考虑一些长期维度的问题。面对未来,中新集团要做的就是不断更趋完善,永远在路上。”赵志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