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工商管理学院举办第二十四期教授博士论坛系列讲座

时间:2023-12-24 16:16:03  来源:  作者: 阅读量:


为持续增强我院学术能力、提升我院教师及学者的科研水平,12月20日下午在中至大楼各会议室举行了第二十四期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论坛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由沈鹏熠教授、刘小铁副教授、崔爱平博士、李志成博士和张红博士分别主讲。


沈鹏熠:Dimension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ducts in Service Scenarios: Conceptual Refinement and Directions for Measurement


沈鹏熠首先从探索人工智能产品在服务场景中采用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关于人工智能产品服务的概念分类和测量工具。随后,沈鹏熠详细介绍了研究的三个阶段。此外,沈鹏熠在文章的结论部分揭示了四个主要维度:互动性、自主性、实用性和伦理,并通过因素分析验证了这些维度的有效性。最后,沈鹏熠总结了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指出服务提供商应专注于通过这些维度的优化来定制化产品。在原创性和价值方面,沈鹏熠指出,本文更新并完善了对消费者采用服务场景中人工智能产品驱动因素的理解,提供了新颖的贡献。


刘小铁: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及其衡量标准



刘小铁首先从国家层面和国际环境两个视角介绍产业链现代化的提出背景。紧接着,刘小铁综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具体阐述了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并表明目前正在研究具体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最后,刘小铁深入剖析江西省家具产业链现代化现状,从数字化转型、要素供给、政策集成效应等角度提出针对性措施,为强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新启示。


崔爱平:低碳供应链:框架、趋势与实践



崔爱平首先从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出发,阐述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随后,崔爱平指出绿色低碳的强约束将改变企业成本结构的同时,重塑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低碳绿色发展不仅仅涉及单一企业的关注与投入,还关乎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提出应基于组织碳盘查、产品和服务碳足迹、碳减排项目等模型方法,从PCR、EPD、运输链碳核算、新能源货运、零碳园区等供应链全过程构建低碳供应链和考虑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最后,崔爱平还尝试提出了企业碳中和的若干路径,并分析总结了伊利、雀巢、顺丰等行业头部企业的减碳实践案例。


李志成:零工工作者自我领导对主动服务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



李志成的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零工工作者自我领导对其主动服务行为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对三阶段调研收集到的353份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探讨了零工工作者自我领导、主动服务行为及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李志成的研究丰富了自我领导在零工经济背景下的研究视野,也为在线劳动平台构建与零工工作者之间更为积极、灵活的协同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张红:景区旅游碳足迹消除研究



张红分别从碳足迹理论、碳足迹核算、核算影响因素、碳足迹消除四方面展开分享。张红首先介绍了碳足迹的概念和碳足迹的理论内容,并对进行碳足迹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展开说明。其次,张红分享了四种旅游景区碳足迹核算的计算方法,如LAC、IPCC等。最后,张红对碳足迹核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同时给出了三点消除碳足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