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工商管理学院成功举办第二期钓源论坛

时间:2023-09-15 22:55:08  来源:  作者: 阅读量:


为多方合作推进乡村振兴,共创共建助力产业升级,9月14日,第二期钓源论坛在吉安十里芳菲钓源古村举行。本次论坛由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人文经济研究院主办,十里芳菲、江西财经大学乡村振兴产业管理创新中心承办,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乡村振兴学院、浙商总会文化创意产业委员会协办。



吉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李瑞峰,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孟小军,吉安市委副秘书长、吉安市文广新旅局局长杨春霞,吉州区区委书记尹冬苟,十里芳菲董事长张蓓,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胡海波,吉安市旅投公司董事长周胜生,吉安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朱军平,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党委书记胡芳,井冈山报社副总编辑曾小妹,吉安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任刘浩,吉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学伟,跨界艺术家占敏,珍酒李渡集团副总裁、李渡酒业总经理汤向阳,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中南分院院长、江西财经大学乡村振兴产业管理创新中心特聘联席主任黄成,在芙山房合伙人裴志杰,叠境CEO张朝华,吉州区政府副区长黄柳青、王陶等200余名政界、学界和企业界同仁参加论坛。



李瑞峰在讲话时强调,历代文人墨客都有对“乡愁”的眷恋,乡村为生命找到了安放的地方。吉安在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革命史上,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新时代发展史中,是脱贫攻坚的大潮中第一个脱贫的城市,钓源则更是以乡村旅游注入新农人,为乡村振兴交出了一张答卷与名片,相信“风从钓源起,振兴会有期”。



尹冬苟在致辞中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与记忆中的农村,本次钓源论坛既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又有丰富提升的创新性,希望未来的论坛能够办成钓源的盛会、乡村的盛会、振兴的盛会与交流的盛会,更好地聚众智、集合力,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搭建开放、优质、专注的研讨平台,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寻求良机,共创美好未来。

签约仪式环节,分别进行合作签约、入驻签约、授牌仪式与聘书颁发。



胡芳与杜燕华分别代表重庆师范大学与十里芳菲进行合作签约;汪俊与许慧园分别代表在芙山房与十里芳菲进行入驻签约;胡海波与韦世晓分别代表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与十里芳菲进行实习实践基地授牌仪式。胡海波还为黄成与张蓓颁发聘书,聘请黄成为江西财经大学乡村振兴产业管理创新中心特聘主任,张蓓为江西财经大学乡村振兴产业管理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与工商管理硕士(MBA)兼职硕导。




孟小军以“昨天·今天·明天——后工业时代乡村价值的重塑”为题作主旨发言。回望昨天,传统乡村是生活的田园,文化的伊甸园与精神的家园,为人类活动提供原始空间和场所,衍生出种植、养殖、手工、服务等生产价值并承载着文明的记忆;守望今天,当下乡村因生产碎片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空虚化、生态二元化、农村空心化、振兴样板化等多要素离场而产生一系列发展难题;展望明天,未来的乡村应筑牢乡村田园本底,保障生态安全根基、激发制智双驱动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构建宜游、宜居、宜业、宜心、宜人的新乡村。



黄成从企业实践角度出发,作“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典型项目设计案例”报告,报告以宜春市宜丰县芳溪镇下屋村熊雄故居为例,下屋村在分析红色基因、古史史韵、绿色生态等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明确了“红色文化名村”的建设定位,以“一心一带五区十节点”覆盖多种业态,古建筑焕新示范点、下屋夜市、文昌阁观景平台、长塍河游船体验、红色粮仓游船码头、宗祠文化博物馆、红色粮仓研学中心等等,在乡村振兴中走出一条“用红色氛围装饰新村风貌,党建引领村庄景区化呈现”的特色道路。



汤向阳的演讲题目为“文化因守护而传承,文明因创新而延续”,其从李渡酒业企业名字的由来讲起,认为人类文明起源于河流文化,渡口是文明发展的先驱,李渡镇作为千年古镇、人文大镇、经济强镇与特色小镇,围绕800年悠久历史的元代酒窖,在内忧外患、产品低价、竞争激烈、连续亏损的窘境面前,自2014年启用沉浸式体验系列项目,构建消费者触达入口释放文化活力,在“最好的保护是持续酿造,最佳的共生是科技进步”的价值引领下,依托知味轩国宝宋宴与乡村振兴样板工程谋长远事、做服务人。



张朝华关注到“数字孪生在钓源的实践”,指出数字孪生作为一种连接人、物、场的前沿科技,正从视觉数字孪生走向有机数字孪生,而在地文化的数字资产生成则为乡村振兴与文旅发展提供了新方案。结合多源数据感知与人工智能算法,丰富的可视分析手段能够实现景区运行状态全可视、时间全可控、业务全赋能,沉浸式三维体验不仅能够优化景区管理,一屏感知综合运营态势,还能孵化出客制化导览、虚拟形象打卡等数字乡村的新兴业态。



裴志杰以“乡村的年轻力量”为题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直言自己因情怀进入乡村,为晒秋场景所感染,在习俗价值观等冲突面前,带领团队学会插秧耕地,到田间地头去、与村民在一起,先进村改造再改造村落。在自然与大地面前,乡村文化无法改变,但可以在乡村里实现年轻化的生活方式,村落内容由在地文化加共建组成,好看、好拍、好玩、好吃、好住、好想再来的乡村是静逸场也是欢乐场,带着客人玩耍、带着村民挣钱、带着伙伴“唱戏搭台”,乡村就有年轻的模样。



占敏站在设计师的角度认为钓源十里芳菲的文创衍化本质上是一场“古村的文艺复兴”。在乡村振兴中,建筑是骨,农业是肉,文化是魂。融入到生活的日常,文化才有生命力,应该通过更细的颗粒度与更美的方式让大家感受返璞归真、人间繁华,如展售一体沉浸式的互动视觉艺术、带有在地情感与人文情景的产品与包装、古村物语下窗花与点心、文士与拓印的古今相应等等,文献活化与古村焕新不能维持在修旧如旧,而要以国际化视野呈现代表中国文化的古村,将日用不觉的文化变成触手可及的生活。



胡海波以学术视角,作“挖掘立体业态:乡土重建的商业思路”的主题演讲。胡海波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中央文件精神,重点阐述了如何在农村优化产业体系打造增值空间、构建立体业态创造利益联结。胡海波指出,学界业界普遍关注到了乡村产业层次较低、品质不高、支撑不强、带动较弱的系列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横纵向立体升级,拥抱绿色化、一体化、数字化、集聚化、品牌化新农业,因地制宜地在内部融合、产链延伸、功能拓展、技术渗透与产城融合实现业态的丰富与增效,在村落、高校、企业的共建共享中谋求乡村业态的更大合力。

【延伸阅读】钓源论坛是由未来乡村发展联盟、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人文经济研究院主办;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乡村振兴学院、浙商总会文化创意产业委员会协办;十里芳菲、江西财经大学乡村振兴产业管理创新中心承办的专业论坛,论坛以“生命因乡村而丰盈,文明因乡村而复兴”为主题与愿景,常设地为吉安市吉州区钓源古村,以“乡村、文化、生命、生活”为关键词,由全球广大乡村爱好者自愿参与及发起,旨在聚焦乡村复兴与生命质量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共议乡村的全要素发展范式,包括乡村的有机治理、有机生产、有机生活、村落与文化、村落与科技、村落与生活美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