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熊绍辉“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

时间:2013-09-04 00:00:00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量:

 

熊绍辉,男,1962年生,19986月到200712月在校党委宣传部工作,20081月任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十多年来,熊绍辉同志坚持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牢记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秉承“奉献教育事业,竭诚服务师生”的工作理念,弘扬“敬业乐群,臻以至善”的校训精神,以创新求发展,以务实促进步,通过卓有成效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拉近了书记与师生的距离,为构建和谐学院,保障各项工作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三年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学院先后获得“全省党建工作示范点”、“全省党建工作创新二等奖”、“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案例二等奖”、“全校党员教育管理创新一等奖”、“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案例一等奖”、“全校示范党员活动室”、“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熊绍辉本人先后获得“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全校先进工作者”、“全校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创新,让党建工作生机勃勃
“学院党建工作过去有许多好的做法,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但形势在变、对象在变、任务在变,如果我们不因势而变,积极创新,工作就将停止不前。”这是熊绍辉同志经常对身边同志讲的话。2008年熊绍辉同志担任学院党总支书记不久,针对学校要求开展的“六进楼栋”工作主要在教室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而在楼栋却没有活动场所这个问题,他及时向校分管领导和学工处请示,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在男生宿舍挤出一块场地,率先建立“党员之家”活动室,投资2万余元配备相关设施,建立配套制度,以此为平台,组织学生党员、入学积极分子及广大学生,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心理咨询、义务服务、红歌比赛等活动,总结并形成了“四进一落实”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该模式获“全省党建工作创新二等奖”称号。同时,在学生宿舍大力推行党员寝室挂牌制,建立学生党员“1+2”联系寝室责任制和问责制(一个党员联系两个非党员寝室)。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党员徽章评选活动,分别制作“学习之星”、“自强之星”“文明之星”“实践之星”“科研之星”、“爱心之星”、“服务之星”等徽章,开展徽章之星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党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为配合开展“以德为先”主题教育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院党总支最近又开设了“红色讲坛”,坚持每月开讲一次,每次不少于两讲,对全院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的党性教育
为摸索教工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熊绍辉同志围绕师德建设这一核心,提出“以身边模范党员教育和影响身边人”的思路,在师生中连续三年先后开展了“学身边先进党员,育优良师德师风”、“树党员先锋旗帜,育优良师德师风”、“扬党性赛师德,平凡岗位树新风”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内容包括“教书育人座谈会”、“师德标兵报告会”、“我心中的好老师”征文、“闪光的师魂”摄影赛等,让教师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在多彩的活动中悄然得以升华。
随着学院学生规模的扩大,为了与更多同学进行直接的交流,熊绍辉同志充分发挥网络的广泛性与时效性,对学院网站先后三次进行改版升级,在加强正面宣传教育的同时,设立“网络心桥”栏目,安排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分团委书记在线与广大学生“面对面”交流。熊绍辉同志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下班前最后一项工作,就是打开电脑,看看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并及时回复或商请有关部门解决。如今,“网络心桥”已经成为老师了解学生思想的“晴雨表”、学生反映问题的“信息台”、师生共同探讨与交流的“聊天室”。同时,学生党支部以学院网站上为阵地,先后开设了“党员之声”、“网络党校”、“党旗飘飘”等栏目,从而形成了多方位、立体式的网络党建平台,在网络空间有效地传播了党的思想和主张。
务实,让思想教育不再虚无缥缈
企业管理系党支部书记胡海波老师向熊绍辉同志求教:“书记,老师们天天忙着教学、科研,这党支部的工作怎么开展呀?”熊绍辉耐心地告诉他:“党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动员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完成学校的中心工作激发出最大的潜能,同时要求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所以,支部可以组织党员和群众积极开展教学研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系列活动。”胡老师顿时豁然开朗,觉得党支部的思想工作不再虚无缥缈了。在熊绍辉同志的倡导下,各系党支部紧密联系教学、科研、学科、育人等实际工作,分别开展了特色专业建设研讨会、青年教工教学课件评比、学术沙龙等活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院的各项建设中日益发挥出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2010年我院六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其中五位教师是党员;有两位教师被评为全校“教学十佳”、三位教师被评为全校“金牌讲师”、一位教师被评为全校“青年教师五强”、一位党团
干部被评为全校“服务十优”。
为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和工作状况,在熊绍辉同志的提倡下,学院党总支委员分工联系教工党支部,积极参与并指导党支部开展活动。同时,熊绍辉同志基本做到每周到教室听一次课、每周找一位老师谈心、参加每双周举办的“教授·博士”论坛、应邀出席各系举办的教学研讨会等,通过这些途径,一方面准确把握教工的思想脉搏,适时地开展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密切与教工的关系,取得教工的信赖,成为教工的朋友,从而影响和带动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随着近年来青年大学生对网络博客的追逐,熊绍辉敏锐地发现,网络博客将成为大学生交流的重要空间。2010年3月,熊绍辉率先在新浪网开设“书记博客”,一时间成为全校大学生乃至校外大学生关注的亮点。随后,他又积极参与学校于2010年5月启动的“蛟湖博客”网站,其博客的点击率迅速飙升,到目前为此,一直稳居点击率之首,被评为全校“十大博客之星”。
为了帮助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在熊绍辉的指导下,校学生会今年四月开设了“儒风雅韵”讲坛,做到每周一讲。讲课的教师既有专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老师,也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较深了解的学生,吸引了一大批学生报名参加该讲坛的交流与讨论,在全院学生中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
深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暑期,熊绍辉同志带领绿派社15名青年志愿者,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来到星子县内的鄱阳湖畔。他们走村串户,调查湿地恶化状况;到广场、街头演出,宣传环保知识;深入制污、排污企业,查找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与政府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交流座谈,共商维护环境的对策。在他的指导下,这次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江西卫视《社会传真》栏目作了专题播出,江西日报、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媒体也作了报道。同时,该项目被国家林业部、世界自然基金会评为“湿地使者行动”一等奖。有同志说,这么热的天,让青年老师带队就行了,何必您书记亲自去呢!熊绍辉同志却认真地说:“做学生工作不能光浮在表面上发号施令,更要深入学生之中进行指导与交流,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日常工作中,熊绍辉同志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一是参加班会,他除了准时参加自己所带班的班会,而且抽出时间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其他班的班会;二是每周五固定到学生宿舍楼栋值班,接待学生来访,督查学生学习。同时,经常在课余和双休日走访学生寝室,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解决实际问题;三是不定期参加学生会例会,约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状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许多同学说,熊书记不仅是我们好领导,更是我们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