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硕博
时间:2023-10-15 20:56:59 来源: 作者: 阅读量: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硕士研究生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水平,10月13日下午,工商管理学院第十二届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分别在中至大楼分六个线下论坛开展。本次学术报告会由2022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进行汇报,蔡文著教授、陆淳鸿教授、仲昇副教授、王雪峰教授、何炜教授和高日光教授分别担任各个论坛专家委员会主席,2023级硕士研究生尹慧珠、唐慧、朱训涛、熊思、张晓莎和马海洋分别主持论坛会议。
论坛一
熊巧、刘丹、刘玥、辛粤雨、张斯琪、杨平、焦凯分别分享了建言行为、绿色广告、供应链金融与中小型企业、新型行业的创业伦理、消费者孤独感、国内外旅游记忆及“专精特新”平台企业七个研究主题。评审专家蔡文著、胡京波及黄彬云依次对每位同学的汇报进行了提问和建议,他们指出:研究应注重创新性,确保能够得到出乎意料却情理之中的结果;创新性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根据以往文献提出独特的想法和思考;同时,应注意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研究的规范性。
论坛二
刘桐宋以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研究威德并重的领导对员工工匠精神的影响,万漪以旁观者的视角下研究主管不文明现象对员工情绪和认知的双路径研究,胡桥登以新冠疫情的背景视角研究应急供应链模式及特点,张喜霞以社会拥挤理论研究消费者在“拥挤”情况下,消费者对微小产品仪式的偏好,石玉梅以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来研究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建设的路径,张静思基于旅游上市企业的业绩等相关数据研究旅游企业ESG表现能否提升企业价值,陈梦思基于计量可视化分析国内外农业供应链金融等为题做汇报。陆淳鸿作为评审专家代表对每一位学生的论文进行了逐一点评,勉励大家用好理论及研究工具,多读一些相关文献,了解行业动态,在没有人涉及的领域,才会写出创新性的文章。
论坛三
徐家弟从消费者的互动以及产品意外的信息和工作量分析了社会存在性对消费者情绪价值的影响;陈龙从组织内的发展与消费者的复杂个性等全新角度,研究了如何在营销中用数字化进行创新;张淑英从个人界面、组织界面和领导界面分析了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有调节机制的中介模型;施美兰从预制菜产业联盟特征出发分析了供应链上下流协同创新难点,根据博弈论构建了支付模型;徐紫璇从数字技术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环境快速变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等实际情况分析了越轨创新行为;戴逢齐以数字领导力概念内涵和结构维度分析了其前因变量和机制;罗青从混合服务质量对消费者幸福感影响研究入手,解释了目前关于混合服务质量如何影响消费者幸福感的机制。评审专家仲昇和汪新艳老师对此次答辩同学的中期汇报提出了建议与要求,提出同学们普遍存在着没有对模型进行合理解释的问题,并建议同学们加强理论推导能力。
论坛四
万梦、杜媛媛、谢文雄、余文结、巫周林、罗仕进、蓝金鑫分别以《组织惰性: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平台型物流企业供应链生态圈社会责任治理–以满帮为例》《真实型领导:评述与展望》《文化契合度对混搭产品态度的影响研究——于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尊感的双中介效应》、《从齐家到治身:超家族主义视域下的企业文化研究综述》、《员工体验:评述与展望》《国潮文化下服装品牌建设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价值感知维度》为题进行了汇报。评审专家王雪峰、李良贤和刘芸依次对每位同学的汇报进行了提问和建议。王雪峰对评审老师们的建议进行总结:首先,建议同学积极从文献中学习,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从老师的讲课和讲座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其次,从评述型文章和研究型文章两方面提出建议;最后,强调加强对主体的综述、研究的逻辑关系和理论研究。
论坛五
尧越在VUCA大环境下,研究了创业者模糊容忍如何诱发中层主管焦虑及造成的后果与边界条件;汤莎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高技能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做了实证分析;王菲详细整理了薪酬差距对创新的影响并进行了详细的文献综述;陈望远通过数学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过度精确消费者的数字平台分时段定价策略;余敬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了ESG表现对企业双元创新的驱动机制;王小虎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员工建言行为进行了详细测量与分类,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谌豪通过S-O-R模型探究了直播电商音乐植入对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评审专家何炜和杨芳依次对每位同学的汇报进行了提问和建议,并建议同学们在写作中注意细节等问题。
论坛六
曾德萍对职场排斥这一学术变量进行了全面的文献述评,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展望;朱澳男从空间隐喻理论视角对品牌广告的空间距离的不同影响进行分析;张青对领导创意拒绝进行文献述评,并详细讲述未来的研究框架;冯瑞敏对移动使用技术对员工工作家庭的双刃剑效应进行分析;刘苏瑾以黑暗三人格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对员工职业成功的双重影响;秦思瑶从职场排斥这一变量的各个方向进行全面的文献述评;乐建成详细谈论了国家公园游客教育目标的四个“亲向”行为。在总结发言环节中,高日光教授对每一位学生的论文进行了逐一点评和提问,同学们认真回答了评审专家提出的各项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完善课题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沟通。
论坛结束后,各会场专家评委与参与答辩的同学合影留念,本次论坛圆满完成。(图/文 涂艳萍 李佳莹 李超 刘紫阳 邱雅婷 李云龙 张喜霞)